實驗室污水是由于實驗、檢測、分析等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廢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無機物和微生物等,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因此,在實驗室研究中,如何有效地處理實驗室污水成為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實驗室污水特點及其成分
實驗室污水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量小:實驗室污水產(chǎn)生量與實驗類型、級別、樣品量等因素相關,通常污水排放量相對較小。
2、水質(zhì)復雜:實驗室污水主要源自化學試劑、生物制品、藥品、儀器設備等液體廢棄物,含有各種無機物、有機物、重金屬離子、放射性元素等。
3、污染指標高:實驗室污水中一些物質(zhì)很難降解,又有毒性和難以穩(wěn)定處理,如氧化還原電位極低的有機物、雜質(zhì)重金屬等。
二、實驗室污水處理方法
1、化學法
通過調(diào)整污水的pH值、添加化學藥劑等方式對實驗室污水進行處理。例如,利用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調(diào)節(jié)pH值,使其達到中性或近中性,再通過混凝、沉淀、過濾、吸附、離子交換等方式去除有機物、無機鹽和重金屬等,使污水達到可排放標準。
2、生物法
利用生物菌群對污水進行脫氮、脫磷、脫碳等作用,從而達到降解和去除有機物、氨氮、硝酸鹽、磷酸鹽等目的。例如,利用好氧池或厭氧池,使呈碳氮比較高的泥土菌群在特定環(huán)境下生長,分解出的有機質(zhì)可以作為微生物的能源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實現(xiàn)對污水有機物的去除。
3、物理法
包括沉淀、過濾、吸附、離子交換等方式,如在實驗室廢水處理中常用活性炭吸附劑等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吸附,或利用納濾、超濾技術對大分子物質(zhì)進行攔截分離,達到實驗室污水處理的目的。
三、實驗室污水預處理及應用
1、預處理
預處理是指在實驗室排放廢水之前進行的過濾、調(diào)節(jié)pH、沉淀和除臭等工藝,以保證廢水能夠達到管道或缸體的標準并避免管道堵塞或起泡等不良現(xiàn)象。
2、應用
隨著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日益完善,實驗室污水處理已成為各個行業(yè)的技術。除了傳統(tǒng)的處理方法外,還有一些新技術應用于實驗室污水處理中,如微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反滲透技術等。這些技術在提高處理效率的同時,也更注重對低容積、高含量污水的處理。
總之,實驗室污水處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需要通過合理的方案和策略,以保護環(huán)境、維護人類健康的需要為前提,進一步加強和完善。